“新农人” 乡村振兴新动能

发表:2023-06-08 13:49:01 频道:商企活动
  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里就业的机会,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水稻种植户,还创建了充满诗意的大米品牌;出国劳务攒了钱,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种植花生
\

  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里就业的机会,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水稻种植户,还创建了充满诗意的大米品牌;出国劳务攒了钱,回到家乡承包土地种植花生;退休后本可以享清福,却在海岛开了一家民宿,开启“二次职业生涯”……

  近日,由大连市多家媒体记者及大连农商银行普惠专干组成的“春耕备耕”探访团先后前往我市普兰店区、长海县等地,在寻访乡村振兴密码的过程中发现,拥有新理念、采用新技术、行动新作为的“新农人”,已经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新动能,而在“新农人”大胆追梦的过程中,离不开金融“活水”的有力支持。

  A大学毕业后

  回乡创办家庭农场

  33岁的张文龙外表憨憨的,说话慢条斯理。“我是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的,毕业后就回家乡了。”本来能留在城市找工作,但他却心甘情愿回乡当“农民”。张文龙的家乡在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大卢社区,父亲是一位水稻种植户,他“子承父业”,但这位念过大学的90后和父辈不同,他给盐碱地出产的稻米起名“听风的稻米”。

  “怎么会起这么诗意的名字?”“当时列了好几个名字,就这个注册上了。”张文龙的回答一点都不“诗意”。但他闷声不响地把父辈的水稻种植提升了好几个层次,经过加工的盐碱米每斤卖到8元左右,附加值高出一大截,收入也水涨船高。

  回乡后不久,张文龙就办了家庭农场,带领村民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水稻有机绿色种植,配合运输、贮藏、加工、包装等程序,打造有机绿色水稻。“听风的稻米”推向市场后,很快获得好评。这位大学毕业生擅于动脑子,直接与种子、农药公司沟通,从厂家发货,降低生产成本。他还巧妙地利用无法耕种的低洼地块,带领乡亲们做起淡水鱼养殖,所产花白鲢、草鱼、鲤鱼等硕大肥美、肉质鲜美。

  2015年,张文龙被评为“普兰店区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”;2018年获评“普兰店区十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;2021年被评为市“百姓学习之星”;2022年荣获“大连好人”称号。

  眼下的张文龙是大卢社区党委书记,他的家庭农场由原来的几亩地发展到1300亩,年产量600多吨,产值160多万元,先后被评为“大连市示范家庭农场”“辽宁省示范家庭农场”。

  B

  不再出国 劳务转型花生种植

  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胡家社区,由铭军的故事颇有代表性:疫情前他出国劳务,在建筑行业打拼多年,赚了些钱。疫情阻止了出国的脚步,他琢磨着在家门口做些事。到底是“有见识的人”,他感觉家乡普遍种植的玉米附加值不高,辛苦一年收入不了多少。

  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,胡家村这个地方属于沙土地,阳光充足,非常适合种植花生。“每年都有葫芦岛、兴城、义县的贩子来收花生,运过去后加工成炒花生、五香花生,再卖到全国各地。”他看到商机,承包100亩地,从事花生种植。

  第一年种植花生,完全不愁销路,卖得好。他胆子大了一些,第二年将承包地扩展到500亩。今年干脆又多承包了400亩地,花生种植总面积达到900亩。“一亩地产花生650斤。”由铭军算了一笔账,以前种玉米一亩地产1200斤到1400斤,现在种花生,一亩地产量是玉米的一半,但收入却是玉米的两倍多。

  以前没种过花生,技术是跟谁学的?由铭军说,他出国劳务多年,回乡“务农”后,很多事情要从头学起。花生适合肥水充足的沙壤土,拌种、播种、田间管理都需要技术,“一方面跟村里老辈人学,另一方面靠自学。”由铭军没事喜欢刷视频,上面有不少免费教农业技术的,看得多了,心里便有了数。不过,由铭军也意识到,自己虽然迈出了第一步,但在花生种植产业上还属于初始阶段,“钱都叫加工销售环节赚去了,我们的产业面临着升级,产业链需要拉长。”这也是这位出国劳务返乡的“新农人”下一步要考虑的。

  C

  退休后创业 海岛上开办民宿

  “五一”以后,来长海县大长山岛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,在岛上开民宿的张丽美忙碌起来。“疫情三年,旅游业遭受重创,现在复苏了,今年夏天长海旅游肯定火爆!”站在自家民宿“海的季节”大露台上,张丽美满怀期待。

  民宿墙上挂满了老照片,勾勒出一个海岛家庭的光荣史:张丽美的公公名叫郭兴堂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郭家7个人组成了全大连闻名的“全家兵”民兵班,因为训练比武成绩优异,长海县还下达过向“全家兵”学习的决定。

  张丽美是郭兴堂的二儿媳,以前是长海县“老农信”的会计。提前退休时拿到了6万元补偿金,闲不住的她干脆办起了渔家乐。

  近些年,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追求,传统的渔家乐满足不了需求。2018年,张丽美大胆投资,将渔家乐升级为高端民宿酒店,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:海的季节。

  “升级后的第二年,民宿酒店异常火爆,客人排队等入住。”张丽美表示,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倒逼海岛游提升档次,“眼下,长山群岛正在申请世界遗产保护,如果成功,海岛游会更热!”

  D

  金融助力护航

  “新农人”创业梦

  乡村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

  从几亩到1300亩,从100亩到900亩,对于张文龙和由铭军来说,扩大的不仅是种植面积,也是他们的“创业梦”。

  “今年,大连农商银行给我贷款3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,这让我打造品牌大米的底气更足了。”张文龙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,他相信家乡的品牌大米会走得更远。

  同样,由铭军在今年直接翻倍的扩大生产中需要投入资金购置肥料,农商银行的10万元贷款保证了900亩花生地的用肥需求。

  两位种植大户都得益于大连农商银行普兰店支行的整村授信工程。像张文龙和由铭军这样的“新农人”,有干劲有头脑有技术有眼光,企业发展前景好,早就被农商银行列入整村授信的A级名单,无需抵押、无需担保,只要有资金需求,手机上提出申请,通过“农e贷”,一两天内贷款就到位。从去年5月至今,由铭军所在的胡家村近500名农户中,有30多位享受到整村授信的便利,合计贷款近300万元。

  “海的季节”则是大连农商银行长海支行优先扶持的高端民宿项目。2018年,为了民宿提升需要,张丽美准备全面装修,需要470万元资金,可她手里只有270万元。“接到贷款申请后,我们简化业务流程,加快审批速度,为经营者开辟绿色通道……”大连农商银行长海支行公司业务部副经理衣春晖介绍,不到一周,张丽美就拿到了200万元贷款,成就了后来火爆的“海的季节”。

  三个故事只是大连农商银行以金融“活水”助力“新农人”创业的缩影。

  近年来,考虑到“新农人”“农创客”等群体普遍面临“白手起家”“转型发展”资金困扰的问题,大连农商银行不断拓宽金融支农渠道,加大对专业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项目的扶持力度,主动、靠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推出特色融资授信,将金融“活水”引入田间地头。

  大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矫巍介绍,今年前4个月大连农商银行已累计发放春耕备耕、备海贷款1582笔,总计4.43亿元。其中数字化金融产品“农e贷”累计发放3064笔,金额2.46亿元,涉及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、农业休闲旅游业等各个领域。下一步,大连农商银行将继续把“新农人”作为重点支持对象,搭建融资平台,助力乡村振兴。(来源:大连新闻传媒集团)

 

 

 

标签:
发表:2023-06-08 13:49:01
频道:商企活动
同类文章推荐